自然方式增高:探索身高增長的自然方法和策略
生長板閉合限制了身高增長潛力,其閉合時間和遺傳因素對增高計畫關鍵。
許多人因身高不足產生壓力,認識這些心理挑戰並找到應對方法,能助於建立增高計劃的正確心態。
眾多增高方法中,選擇和實施適合自己的方法是一大挑戰,需要考慮個人狀況、生活方式和目標,並需要長期堅持。理解這些可以助於更好應對增高的挑戰。
不採取適當的方法和策略,可能無法達到預期的自然方式增高效果
我們會探討限制您身高成長的原因,如生長板閉合、遺傳和年齡,並提供應對策略。
將強調適當方法如適當運動、均衡飲食和良好生活習慣的重要性,這些可助於身高增長。
強調達成理想身高需要堅持和耐心,並提供一些鼓勵的方法。深入理解這些將幫助讀者在增高旅程中保持動力並達成目標。
解密身高增長的奧秘:鍛煉與營養對成人身高的驚人影響
儘管一般成年人(18歲以上)的身體生長逐漸減緩甚至停止,但在骨骼完全閉合之前,他們仍然擁有巨大的身高增長潛力。只要方法得當,一般成年人有可能再增高5-10公分。事實上,骨骼完全閉合的平均年齡約為25歲,對於身材較矮小的人來說,由於發育較晚,骨骼閉合時間可能會推遲到25歲之後。在這段時間內,通過適當的鍛煉和營養保健,給予骨骼適度的刺激,可以實現令人驚喜的身高增長效果。
對於年齡超過25歲、生長板已經閉合的成年人而言,雖然自然身體增高的機會微小,但通過其他途徑,如調整飲食、改善睡眠習慣、增加運動量和管理情緒,仍有可能實現身高的增長。特別是對於存在盆骨和脊柱隱性畸形以及生理彎曲的人來說,通過糾正這些問題,他們可以實現身高的增加。總之,即使在成年之後,增加身高仍然是可能的,只需要正確的方法和努力。在追求身高增長的道路上,堅持不懈的努力是關鍵。
"姿勢不端正"是尋求增高者的常見問題,主因是長時間的不良習慣導致脊柱彎曲。然而,透過治療和矯正,姿勢可以變端正,脊骼可以伸展,使成年人瞬間增高1-3公分。
透過訓練,我們可以改變身高並保護脊椎健康。矯正脊柱彎曲可以帶來顯著的身高增加。尤其是25歲以下,脊椎生長板未閉合者有更大機會增高5-10公分。讓我們矯正姿勢,挖掘身高增長潛力。
這些只是妥樂高合作計畫的一部分成功案例,學員身高增加1到12公分,對於工作、特定職業如警察、消防員和模特兒等有所助益。
妥樂高的計畫也幫助企業領導者在事業上保持競爭力。這證明了他們的方法有效,不僅能實現身高增長,也能提升職場機遇和自信。
每日15分鐘練習,就能見證變化。他們的醫護訓練團隊會與您一同走過增高旅程,隨時追蹤進步,並快速回答問題。
但別的地方未必如此,一些商家售賣的增高產品,面對客戶問題時,以各種藉口敷衍,使消費者陷入無止境的消費循環。
其中的延展脊椎空間更是學員必學的原理如下:
妥樂高的增高計畫就是透過最脊椎延展與生活作息的調整,遵循生物定律
用最安全的方式增高,這就是妥樂高一直訴求的重點。
如果每個椎間盤增加0.3公分,等於增加6-7公分了!!!
底下這是成功見證案例,希望正在苦惱增高的你,也可以從妥樂高找到屬於你的增高途徑。
對了!他們有實體的諮詢所可以前往詢問,讓人更放心。
妥樂高增高課程一切都在專業醫護人員照護下進行,讓您更有保障。
如果希望可以再次增高,不妨跟妥樂高諮詢相關增高計畫的細節吧。
官方LINE:@tallergr0wth
https://tolokah.tw/blog-add-line
聯絡信箱:service@tolokah.com
營業時間:週一 - 週五 10:00 - 18:00
聯絡電話:07 - 9730083 (建議用LINE聯繫才能得到即時回覆)
辦 事 處:高雄市左營區明誠二路 332 號 6 樓
彰化長高門診名醫價格,妥樂高專業服務有目共睹!
嘉義青少年增高門診口碑好身高來自於遺傳的影響能夠達到60%-70%,但是不要忽略了剩餘30%-40%的影響,從孩子的出生到骨骺閉合這之間十幾年的時間,影響力也是非常大的。如果不注重身高的管理營養等方面,可能會損失多達10釐米的身高,都是有這種可能性的。新北新莊高中身高170門診收費
所以,要給孩子按照不同年齡段,營養專家根據營養學會給出膳食指南,按照這個標準給孩子做營養的均衡,包括充足的熱量,就是主食。應該有蔬菜、水果,種類要繁多。還要吃一些優質的蛋白,主要是肉、蛋。對於生長期的孩子,紅肉比白肉更重要,紅肉指豬、牛、羊肉,白肉指雞、鴨、魚、蝦。雞、鴨、魚、蝦也很好,是優質蛋白,但是這其中不含有鐵,對於生長期的孩子,鐵也是非常重要的,是血紅蛋白的原料,攜帶氧氣到全身各個臟器,所以非常重要。奶也是很重要的食物,因為有豐富的鈣質,至少大孩子要保證一天一次奶,大概200毫升。 基隆增高物理治療門診推薦
對於生長期的孩子,如果不是奶吃的特別多,食量不是特別大的這種孩子,還是要小劑量的補充一點鈣劑比較好。要想長得高還可以吃一點鋅,鋅製劑對於生長也是非常重要的。此外,就是要做縱向蹦跳的運動,每天能夠一個小時以上是最好的,而且最好是連續運動,如果非常碎片化的運動,比如一會10分鐘,一會20分鐘,這樣湊一個小時效果就會大打折扣。還要保證孩子充足的、高品質的睡眠,才能夠保證孩子有正常生長激素的高峰,對孩子的生長才會有全方位的促進作用。 桃園長高名醫推薦療程
土地的名字 文/張淑清 在鄉村,土地是有名字的,這是父輩留給村莊的孩子。每一塊土地有著鮮為人知的故事,并在時光堤壩記錄著一代代人走過的足跡。 我常常咀嚼著土地的名字:上荒灘、河夾心、大沙壩、羊趕灣、磨刀溝……就像一袋袋盛進倉里的谷物,放在碗內的糧食,它給我們提供了活下去的淵源。 凡是名字里帶有水字和朝陽的土地,莊稼的長勢自不必說。五谷豐登,無論年景如何,都有收成。 而被樹林山坡遮擋的土地,一年四季看上去病懨懨的,地上的草兒、谷物也是弱不禁風的,總是歉收。即使這樣的土地,誰也不舍得放棄。畢竟,土地養人。再貧瘠的土地,只要犁一把,撒一捧種子,馬拉車也不至于空著回曬谷場。 一塊地,有了蔬菜、糧食、花草蟲蝶就有了活下去的氣場。春夏秋冬輪回,花謝花開,土地成全了視它為生命的人們、動植物。土地就是一座大礦山,一天天,一年年,風霜雪雨,依然在歲月深處閃耀光芒。人的一生,實際是活在一個名字里,土地呢?卻是村莊永恒的延續。 土地默默承受了一切,安靜地泊在那里,已經活成佛。 人有一天會像天上的流星隕落,土地不會消失與老去,它被一輩輩人細細地翻弄著,耕耘著。 不管是平民百姓,還是達官貴族,最終名字都會被遺忘。想讓后世子孫記住,就算下令立碑,最終還是一縷青煙,消失在大千世界。 柔軟的土地,它有著海一般的韌性,母愛一樣的情懷。劃過它身體的犁銹蝕了,爛掉了;踩過他頭頂的人群,牲畜一批一批的老死了,掩埋了,飛過他胸襟的候鳥遠逝了,唯獨他像一尊雕塑,以淡泊的心境看著滄海桑田的世間。 祖父葬在那塊土地,祖父的祖父也葬在那塊土地,他們在煙火的一生中,命若曇花,化為一捧塵埃。幾百年過去了,包括我在內活著的人,沒有誰記得他們的名字。這些名字是淡泊的,它用超然物外的心態,擎起一個村莊的歷史,喂養著一茬茬生命。留在我們靈魂里的土地不曾凋零。土地的名字永似一杯陳酒,品一口醉了心頭,聞一聞,綠了思想,土地是浮躁者最沉靜的超度。 忘記土地的人,無論有著怎樣顯赫的地位,他也是失敗的。土地是每個人精神的根,深情地支撐著了這個民族。 曾經,對于土地,我刻骨銘心的憎恨。我厭倦跟在父親身后,躬著腰,忍受著日頭的烘烤,鋤草、翻耕。我像一頭小牛,被套在車轅上,扎進浩浩蕩蕩的青紗帳,施肥。那被苞米葉子劃傷的肌膚,在汗水和陽光暴曬下,燒灼的疼。我為自己是農民的身份,不止一次的詛咒過土地。 當我讀書考學最后落身城市,對于那種不屬于我的繁華和霓虹,我才發現,鄉村是滋養我靈魂的根。 我深深地讀懂了父親為什么把土地當作眼中的瞳仁,也明白了父母不肯待在城市的原因。 而我,多么希望自己是一塊故鄉柔軟的土地。 記住別人的名字 文/董國賓 剛畢業那年,我獨自去市局開會。那是我第一次去市局,心里怯生生的。 會議報到處圍著一群人,我忽然聽到有人叫我的名字:“國賓,國賓,開會地點臨時變更啦!”我感到親切,又很疑惑:在這里我沒有熟人呀? 抬眼望去,叫我名字那人我并不認識,他長我幾歲,是負責會議接待的。我和他寒暄幾句才知道,他聽說縣局剛分配來一位大學生,他從網上看了我的簡歷,一下子就把我的名字給記住了。 在接下來的幾個場合,這位市局的工作人員叫我時都親切地喚我的名字。在一個陌生的環境里,他這樣直呼我的名字,讓我覺得我倆像是交往了多年的好朋友。父老鄉親這樣叫我,兄弟姐妹這樣叫我,他也這樣叫我,讓我感覺仿佛走進了自己的家。我和他頓時沒有了陌生人的距離,他一下子走進了我心里。 有一天,我在辦公室打掃衛生,想移動一下辦公桌。辦公桌又寬又長,上面還擺放著電腦,一個人搬不動。我隨口喊了一聲:“海欣,過來幫一下忙。” 海欣是一位來單位辦事的陌生青年,我和他并不相識。聽見和他一起來辦事的同伴叫他“海欣”,我也就記住了這個名字。正巧,他辦完事從我的辦公室門口經過,我就隨口叫起“海欣”這個名字來。 海欣聽見我叫他,二話沒說就走了進來。他不僅幫我把沉重的辦公桌從北端移到了南端,還幫我打掃完了衛生。臨走時他說,我大老遠過來辦事,在這里一個熟人也沒有。聽到您叫我的名字,真親切! 海欣累得氣喘吁吁的,還感激我,都是因為我記住了他的名字。這件事之后,只要是來單位辦事的人,我都盡量記住他們的名字,再恰到好處地叫出來,消除彼此間的距離。 記住一個人的名字,只是一個微小的舉動,卻會讓被叫的人感動不已,因為,記住一個人的名字,不單單是記住了一個人,還把一份尊重和美好存在了別人心里。 我的名字 文/肖堯 我的名字叫肖堯,聽到這個名字,你們肯定會聯想到“逍遙”二字吧?不過我的名字可不是這個“逍遙”,而是這個“肖堯”。下面,就讓我來給你們介紹介紹吧! 我的名字是我爸爸給我取的。他告訴我:堯,同垚,多土,希望你如土地般厚道,心胸像土地般寬廣,其實更想讓你健康、聰慧,因為堯健康長壽,活了118歲,他文武雙全,心中有百姓,又非常勤勞。 我現在還理解不了爸爸說的那些話的意思,只是覺得這個名字又簡單,又容易讓人記住。因為每次別人問我叫什么名字的時候,我告訴他:我叫肖堯。別人一聽,都覺得我這個名字太帥了!但是這個名字卻有一點不好,因為有些人總把“肖堯”叫成“肖rao”,令我尷尬得很。 不過,總的來說,我對這個名字還是很滿意的,因為這個名字會陪伴我一生!真希望我長大后能成為爸爸心目中的我! 想念一些名字 文/白薇 如果不是那個夢境,我不知道我還如此清晰地記得那些名字、那段時光。當遺忘已經成為一種習慣和常態,我不知道記憶就像海底的珊瑚,只是沉睡,從未消失。 我又回到了那個彌散著汗腥味和球鞋味的教室,帶磁鐵的塑料鉛筆盒噼噼啪啪地打開又合上,塞在抽屜里的鋁飯盒和搪瓷缸子被撞得叮當作響,喧鬧的走廊在瞬間神奇地安靜下來,上課的鐘聲余音未盡,老師已經開始叫著名字念成績,張建新100、馬國慶82、王衛東59……每一個分數都像是一次宣判,效果立竿見影——有人興奮地在座位上扭來轉去,有人沮喪地大聲嘆氣,還有女孩子干脆抽抽噎噎地哭起來,我盯著那一疊漸漸翻下去的卷子,從圣母瑪利亞到如來佛祖……上課、下課、作業、考試,我的夢境只是復制了那成百上千個單調日子里的一刻,可是不是記憶增加了過濾功能,為什么留給我的都是些快樂的臉龐? 我記得繼東、樹強、衛華……他們的臉蛋一年四季都像是太陽地里的番茄,紅彤彤地散發著熱氣。只要是不上課的時候,他們永遠是最忙碌的一群,三五成群,隨地擺開戰場,吸溜著鼻子,黑污的小手像山藥皮一樣粗糙,抽陀螺、滾鐵環、彈珠子、拍煙盒……偶爾可見兩顆小圓腦袋頂在一起相持不下,周圍一圈小圓腦袋加油喝彩,那定是有人破壞規則引起糾紛,男子漢們在用自己的方式解決。 女孩子們則乖巧多了,麗華、慧霞、淑芳,她們的名字就帶著秀氣和喜慶,她們的游戲也更多地在展示技巧——染了色的羊拐骨,被一個個拋起又準確地落在掌心;一根膠線在精靈般抖動的十指間變化出“長江大橋”和“孔雀開屏”;永不厭倦的是跳皮筋,廢舊的車內胎剪成的皮筋結實又有彈性,從腳踝開始,一直升到高舉的指尖,“大蘋果香蕉梨,馬蓮開花二十一”,女孩子們像春天的燕子,腳尖翻飛,身姿靈動,邊跳邊唱著不知所云的歌謠……炊煙漸淡,母親的呼喚里就帶了些焦煩,那時候女孩名字里帶紅的特別多,一聲“小紅吃飯!”小巷里總有幾個清脆慌張的嗓門一起答應。 那時候的星期天沒有補習班和第二課堂,家長們忙著階級斗爭,由著我們撒歡。幾個孩子拿著課本去山上背誦,其實把書帶出來的時候心里就沒有把握,因為春天不是讀書天啊!記得小白山上有大片的毛桃樹,毛桃又小又酸,可它的花真是美麗,極淡極淡的粉,若有若無的香,走進去就像走在云一樣的夢里。一朵花瓣落在掌心,是拇指姑娘遺落的手帕吧?輕柔得讓人不敢呼吸。好幾天了,毛衣領子下邊或是書頁間還有一片兩片藏著,像是一個溫柔的頓號。 那時候的孩子遠沒有現在嬌貴,一個孩子的出生就像瓜熟蒂落一樣自然。取名字也沒有讓父母太費腦筋,只是希望男孩子結實強壯,女孩子乖巧勤快,當然最好再漂亮點。于是臘月里的男孩叫冬生,早晨生的丫頭叫彩霞,還有省事的父母干脆大虎、二虎、小虎地一路叫下去。那些簡單的名字擁有著簡單的童年,那些簡單的童年擁有著簡單的夢想——《我的理想》是學生必寫的作文,討好老師的寫法是做科學家或赤腳醫生。其實我特別想去供銷社賣豬肉,那樣我們就可以買到最肥的厚膘肉,就可以烙油渣餅,可以有一大碗凝脂一樣雪白的豬油了。不過大部分孩子都想當解放軍,帶著雷鋒那種護耳向兩邊翻起來的棉帽子,最好在保家衛國的戰斗中犧牲,當然,倒下的地方一定要有青松,中彈的部位最好是胸口,一定不能馬上咽氣,這樣才可以從兜里掏出帶血的黨費……這樣的理想80后、90后們一定會用“雷”或“囧”來形容它,可我知道,它是真的。 肖立新、龐秀玲、馬紅革……手指劃過畢業照那一排排蓓蕾一樣沒有綻開的小臉,心里輕輕地念著他們的名字。那時候照相不興喊“茄子”,于是照片上留下的是一張張嚴肅又懵懂的面孔,那時候還不懂得告別的意義,更不知道即將告別的是永不再來的純真歲月。 我想念那些名字,就像想念中學里的果園。春天來了,蘋果花的白色里洇了一點淺淺的粉,梨花是雪白的。天氣暖和了老師讓我們去果園拔草,我們卻把拇指大的小梨拔進了肚子里。寫檢查的時候還在搖頭——梨子小時候的味道好像木頭渣渣,難吃! 想念那些名字,想念藏在我們書包深處的小本子。那時候迷上了分行寫句子,以為就是詩了。少年不識愁滋味,偏偏最愛寫“哀怨”和“惆悵”。我的小本子在要好的姐妹間傳抄,下了晚自習的時候一個個眼神幽怨,好像都變成了“丁香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 想念那些名字,想念我們去水母宮春游的日子,綠色的軍用水壺里裝著金色的桔子水;想念我們貨真價實的美術課,一人一坨膠泥,雖然他們把我捏的少女汲泉看成大嫂扛面;想念每晚擠在同學家看十二英寸的黑白《霍元甲》,第二天早上推門,高唱一聲:“昏睡百年,國人漸已醒”,立刻就有英雄附體的感覺…… 那些日子不再回來了。學校的果園早已消失,新樓的玻璃幕墻映照著路過的白云。沒有寫詩的小本子了,一直在喊“減負”的書包現在已經出了帶轱轆的新款式。我住的小區也有許多孩子,他們正是我們當年瘋癲的年齡,可他們大多溫和、蒼白、帶著眼鏡,背著大書包的身體盡量向前傾,像是一株沉重的向日葵。征宇、志博、冠霄……還有許多陌生的字讓你輕易不敢開口,班級的花名冊成了新老師的生僻字測試,我曾經就把一個叫“菶瓛”的孩子叫作了“奉獻”。間或會有四個字的姓名,原來并不是日本僑民。前幾天又有人要給孩子取名叫“@”……這些名字是父母們查字典問高人辛苦思量得來的,有的新穎別致,有的深刻大氣,每一個名字都承載了許多期盼和祈愿。可是,它們是不是太刻意了太沉重了呢?我們在給與了孩子生命和姓名的同時是不是又附加給他們太多的其它呢? 驚蟄那天夜里,好大一場雪。第二天早晨,城市變成了冰雕玉琢的童話,第一次看到那樣美麗的樹掛,“玉樹瓊枝、晶瑩剔透、冰清玉潔……”許多美麗的詞匯涌入腦海,行人們有的特意帶了相機拍照留念,有的停車駐足驚嘆,上天的奇跡讓人不由得驚喜歡呼。只是這美麗的景致里缺少了孩子們的身影,七點二十分,正是早讀開始的時間,校園里寂無人影,操場潔白的雪地沒有踏上一個小腳印,甚至窗戶上也看不到一雙張望的黑眼睛。太陽公公無奈地現身了,晶瑩的樹掛在一滴滴融化……教室里誦讀英文的聲音依然平靜整齊,那個潔白清涼的世界慢慢消失了。 激流奔涌,一日千里,這個世界在日新月異,我們不能挽留和改變什么,我只有珍藏起那些屬于我們的名字、屬于那些名字的歲月和屬于那些歲月的快樂。 我有一個朋友叫桂蘭,還有一個叫秀梅,當我輕輕呼喚著她們的時候,就像又回到了兒時的山崗,春天的風無憂無慮地吹過,無邪的花朵次第綻放…… 我的名字很有趣 文/趙珂悅 我叫趙珂悅,“趙”是我的姓,“珂悅”是我的名。“趙”是百家姓之一,我老公公姓趙,爺爺姓趙,媽媽也姓趙,我家就延續傳統方法,所以我也跟著祖宗姓趙。 “珂”形容潔白如雪,爸爸和媽媽希望我心靈像白玉般潔白、透明,遇到事情像冰雪一樣聰明,而且按筆畫來組合也非常適合一個女孩,也符合女孩的天性,也是我理想的字意。 “悅”形容喜歡、高興,因為哥哥是一個男孩,所以爸爸和媽媽都希望再有個可愛的女孩。直到我出生了,爸爸笑得說不出話來。所以我的“悅”字就是這么得來的。我的哥哥屬龍,我屬雞,哥哥和我就成了傳統的龍鳳兄妹。 因為媽媽四姐妹的孩子中只有我一個是女孩,所以我特別受寵。我是全家最幸福的女兒,所以我過得很開心。我的個性是天真活潑的,我的特長是唱歌、跳舞、畫畫。我一定要好好的讀書,不辜負全家人對我的期望。 名字里的學問 文/王胤州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姓名,姓名是一種符號,是一種祝福,是一種愿望…… 我姓王,為什么姓王呢?因為按照中國的傳統,小孩一般是跟著父親姓,我爸爸姓王,所以我也姓王。以前,我的名字叫王梓靜。因為我屬猴,小猴的天地在樹上,所以“梓”字有“木”字旁,“靜”字是為了讓我這只“小猴”安靜、沉穩地做人做事。 從四年級的第一學期開始,我的名字改為:王胤州。為什么要改名呢?是因為讀音為“梓靜”的人很多,爸媽想讓我變得“獨一無二”,區別于其他人,就帶我去昆明改名,所以改為現在的“王胤州”。“胤”是后代的意思,宋朝有一位皇帝的名字叫趙匡胤。“州”是“洲”的本字,本義為:水中的陸地。據說起名要講究“金、木、水、火、土”五行的平衡,“州”含“土”,我的名字里有“州”字,可能是我需要“土”吧。 我的名字“胤州”大概有四層意思。第一層是便于區別,有點小小的“特別”;第二層是父母希望我長大后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特別”一點點;第三層,“胤州”的諧音是“贏周”,也就是通過為別人、為國家、為社會做事,從而贏得周圍人的尊重;第四層的意思是做事圓滿、周全,因為“胤州”的另一個諧音是“圓周”。 看,我名字里的學問不少吧!我一定不辜負爸爸媽媽的希望。 >>>更多美文:好文章
懷念兒時的中秋節 文/史太群 中秋將至,我卻怎么也感覺不到以往那熱鬧、濃烈的節日氣氛,也許城市本就沒有鄉村的中秋那樣濃烈吧?也否許是現在的生活節奏太快,人們的壓力太大的原因,從而看淡了這有著特殊意義的佳節,就連孩子們也不如我們兒時的那么盼望過節了,他們的物質生活提高了,但精神生活未必有我們兒時的豐富多彩。自從我離開家鄉來到這座城市生活,這許多年來,每到中秋月圓時,我的腦海里總會出現那濃濃的佳節的味道,那是我兒時的中秋節。 在我的記憶里,當時家里比較窮,姊妹又多,能吃飽肚子就算是好的生活了,平時還要幫著大人干些力所能及的事,只有過年過節才能吃上好吃的,才能有時間瘋玩,所以我們特別盼望過年過節了。在我的映像中,過中秋甚至比過年還要熱鬧、好玩、開心,因為我們不但可以吃到母親烙的糖轱轆(就是現在的糖饃,轱轆圓圓的,寓意就是團團圓圓),父親會把自家養的雞,挑最大的殺了,還會到集市上買月餅和一些平時吃不到糕點,當然,更好玩的還是我們自己的節日慶典——打火把和摸秋了。 中秋節的當天,大人們就不會在下地干活了,他們忙著為我們準備節日盛餐,我們也忙著我們自己的事——扎火把,扎火把很是講究的,火把是用干的麻秸稈做成的,大一點孩子用二十根左右,小一點的孩子用十幾根就行了,多了他們拿不動的。首先把干的麻秸稈,選長短差不多的放在一起,用麻繩一圈一圈扎(捆)好,扎牢固,然后把麥秸草扎在火把的一頭的頂端,為了能讓火把燃燒的更旺,我們會趁著大人忙著不注意時,偷偷的放點油在上邊,火把要扎的緊,玩的時候才能燃燒的時間久,如果扎松了,剛點著不一會兒就會燒完了,那你只有看著別人玩了,所以每個人扎的時候都很用心的,一切準備就緒,只等吃罷團圓飯后,到村頭的空地上玩火把了。 當一輪圓月慢慢升起,高高掛在天際之時,看那村頭大片空地上 的點點火光,隨著我們的奔跑而變換著位置,好似夏日夜空中飛舞的螢火,猶如宇宙間滑落太空的流星,美麗而壯觀。中秋節這天,我們玩的太久,大人們也不會責怪我們,因為打火把過后,還有一件重要的活動,那就是摸秋(秋是指一些成熟的農作物)。 摸秋,也是我們家鄉中秋節 的一個習俗,在中秋節的當晚,允許小孩子到親戚、鄰居家的菜地、果園摘一些成熟的瓜果、蔬菜等作物,稱之為——摸秋,摸,不是偷,不會被大人責怪的。一般,摸得東西大都不是為了自己吃,而是另有寓意,比如冬瓜摸回家后,大人們會用刀子在上面刻上眼睛、鼻子、嘴巴,把它送給左鄰右舍的新婚小夫妻,還有一些結婚久了而沒有孩子的人家,寓意是,愿他們早日生個像這個冬瓜一樣白白胖胖的寶寶,這就是摸秋的真正含義。 待摸完了秋,已是半夜時分,我們玩的還是意猶未盡, 這時大人們往往就會把我們喊回家,我們一個個滿臉的汗水,像個小花貓。媽媽為我們洗好澡,拿出烙糖轱轆,讓我們吃,寓意我們過了一個團團圓圓,快快樂樂的中秋節,我想這應該就是他們最簡單的幸福吧。 記憶中的中秋節 文/潩水散人 那個中秋,我盼了好久。 沙缸的麥子里埋著紅紅的蘋果,金黃的梨,房梁上懸掛的竹籃里盛放著香甜的月餅,火紅的石榴。我一次又一次撫摸蘋果,無數次對著竹籃流口水,可是母親說,現在不能動,要到過中秋的時候才能吃。 再有幾天過中秋,成了我每天必問的話題,母親總是笑著說,快了。 掰玉米的時候,我期盼著,金黃的玉米就像金黃的甜梨,引得我浮想聯翩,縱使玉米葉劃傷了脖子,感受到的仍然是香甜。割豆子的時候,我期盼著,粒粒飽滿的黃豆總讓我想起甜美多汁的石榴,縱使豆角莢扎傷了手,鮮血凝聚的仍然是石榴的墨陽。挖花生的時候,我盼望著,白嘟嘟、粉嫩嫩的花生,好像一個可愛的胖娃娃,躺在搖籃,流著口水,做著美夢吃東西。 花生拉回家的時候,銀盤已經在東方緩緩升起。那個時候的天好高,透明的天空散發著藍藍的光。火紅的太陽已經西沉,晚霞像一縷縷輕紗,掩映著夕陽害羞的笑顏。遠方的樹木郁郁青青,像一抹遠山,遮擋了遙遠的地平線。村莊已炊煙裊裊,幾縷青煙像舞蹈的姑娘,輕輕搖曳著輕柔的腰肢。神氣的大公雞已經搶占了高高的樹枝,小雞們爭先恐后地在架子上尋找自己的位子。 天漸漸暗了下來,父親廚房拉著風箱,用燒火棍撥弄著爐火,母親將一排排餃子倒進鍋里,時不時拿勺子在鍋里推一把,破舊的廚房散發著溫暖的光芒。我和哥哥圍坐在地鍋旁,看爐火明滅,看餃子翻騰,期待著餃子出鍋。 鞭炮響起,餃子煮好的時候,村子的祭祀活動也漸漸開始。母親把桌子搬到了院子里,水果洗了用碗盛好,在桌子上擺放整齊,放上月餅,端上餃子,母親帶著妹妹拜月。母親說這是向月奶奶祈禱,月奶奶會保佑女孩心靈手巧,保佑五谷豐登,保佑上學高中,保佑生意興隆。月奶奶是誰,母親并不知道,只是說月亮上住著神仙,那上面有天宮,有蟾蜍,還有人在上面搗米。月奶奶是誰,其實我們也不關心,我們知道的是,祭拜結束了,我們就可以吃水果月餅了。可是,母親祭拜很虔誠,皎潔的月光灑在她莊嚴的面龐上,她神情肅穆,嘴里念念有詞,好像這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儀式。禱告結束,母親高興地看著我們,她說,月奶奶一定聽見她的禱告了,今年我們一定會有好運,會考出好成績的。 我們一下子圍到桌子旁,母親把為數不多的月餅切成幾份,每人一小塊,又高興地拿出水果分給我們吃。我們慢慢咀嚼著月餅,那甜甜的冰糖,含在嘴里化成絲絲甜蜜,那條條青紅絲磨在牙齒間,化成縷縷清香,那香脆的果仁,滋潤著我們干枯的味蕾,那綿綿的面粉,挑逗著我們流動的口水。輕輕咬一口蘋果,脆甜口齒留香,輕輕聞一下鴨梨,香甜縈繞鼻尖,輕輕含一顆石榴,汁液潤華心靈。我們一碗又一碗搶吃餃子,一個又一個搶吃水果,直到肚皮滾圓,口打飽嗝,還依依不舍。 吃罷飯,我們圍坐在院子里的花生堆旁,邊摘花生邊聊天。 “我長大了,要掙好多好多錢,買好多好多好吃的,給媽媽吃,給爸爸吃,給你們都吃,我們天天吃月餅,天天吃肉餃子”,我總是喜歡第一個說話。母親微笑著看著我,“那你就好好學習,考上大學,掙好多錢,到時候就跟著你享福了。” “我長大了,也要掙好多錢,給你們買好多新衣服,你們再也不用穿爛衣服了”,妹妹高興地擺弄著她的衣服。“好,你長大了,我就有好衣服穿了”,母親很高興。 “我要買個拖拉機,不用自己拉麥子了……” “我要在城里找個好工作,再也不用種地了……” 是時,一彎圓月掛在天空,空氣變得輕柔而透明。促織爭鳴,咿咿呀呀唱著自己的歌聲,微風吹動,嘩嘩啦啦訴說著樹葉的心靈。月光溶溶,暗香浮動,空氣中充滿著我們的憧憬,月光里記錄著我們的心聲。 月圓人團圓,月升合家歡,暫降歌伴月,幸福到天明。 “瀑布的水逆流而上, 蒲公英種子從遠處飄回,聚成傘的模樣, 太陽從西邊升起,落向東方。 子彈退回槍膛, 運動員回到起跑線上, 我交回錄取通知書,忘了十年寒窗。 廚房里飄來飯菜的香, 你把我的卷子簽好名字, 關掉電視,幫我把書包背上。 你還在我身旁” 泰國的中秋節 文/程中學 泰國也有中秋節,也是八月十五這一天。泰國是佛教之邦,與中國的佛教文化有相通之處。中泰友好近鄰,人民之間有著深厚的感情。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盟一些國家尤其是生活在當地的華僑華人的傳統節日。雖然同為中秋,但各國習俗略有不同,多樣的形式一并寄托著人們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和對美好未來的憧憬。 泰國人把中秋節喚做“祈月節”。同中國人一樣,為了慶祝這個節日,國民也會在這一天“瘋狂購物”。泰國首都曼谷在中秋前夕就會張燈結彩,熱鬧非凡。人們紛紛到這里選購月餅、水果,準備與家人共度中秋佳節。由于地域與文化的不同,泰國人在這一天必吃柚子——象征團團圓圓,還有榴蓮味的月餅。 泰國的月餅也很講究。泰國是一個華裔頗多的國家,尤其在首都曼谷,超過一半的人都有華人血統,因此,月餅也是節日食品,但泰國有榴蓮餡的月餅,這在中國是很少見的。泰國的月餅制成較貴的禮盒,包裝精美,上面的畫大多近似于中國工筆仕女或近代上海的月份牌風格,富有濃郁的中國古典文化色彩。 泰國的八月十五之夜,各家各戶都要用甘蔗扎成拱門,男女老少都要參拜月亮。中秋桌上供奉著中國民間傳說的“八洞神仙”。個個栩栩如生,向祈禱者傳授“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桌上還擺滿了壽桃、月餅之類的美食。據泰國傳說,中秋祈月,八仙會帶著壽桃到月宮給觀音祝壽,菩薩神仙們就會“降福生靈”。這與中國人祭拜月神的習俗相似,國度不同,對美好生活的愿望都是一樣的。 不同的是,中國人在中秋節講究幸福團圓,共同賞月。泰國的中秋節是舉國狂歡的一天。他們或坐游船賞月,或是參加“月滿派對”。蘇梅帕岸島的哈林海灘每到十五,月亮又圓又亮,很多歐洲游客慕名而來賞月,人氣漸旺,最后成了每月農歷十五左右的電音狂歡舞會之“月滿派對”。它與西班牙的伊比薩島派對、印度的果阿海灘派對,并稱世界三大戶外RAVE狂歡舞會。 中秋節,中泰兩國景有不同,慶祝的方式也有所不一,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都一樣! 欠母親七個中秋節 文/劉希 結婚七年,歷經了七個中秋節,我卻沒回家過一次中秋節。遠嫁的我,又遠在外地打工,逢年過節,都是我們加班忙著趕貨的時候,很難請假回家與父母共享天倫之樂。所以,捫心自問,我算一個未盡到做子女責任的女兒。 老家的習俗,每到五月端午節、八月中秋節,無論出嫁的女兒年紀多大,只要父母健在,一定要帶著全家回一趟娘家的。好吃的,好喝的,好用的,兩手滿滿當當,就像那首《回娘家》的老歌——左手一只雞,右手一只鴨,懷里還要抱兩盒大月餅,一路幸福而驕傲地奔回娘家。姑爺要給岳父奉上好煙好酒,不知給岳母買什么好,就悄悄給她衣袋里塞上兩百塊錢。沒想到卻被她老人家發現了,于是,往往一個要給,一個婉拒,老少兩人的推讓中,空氣中流淌著的全是親情的味道。 我一直夢想著在一個中秋節,也和同伴一樣,帶著一家三口,挎著大包小包,在鄰居們的羨慕聲中,走進我闊別已久的家,撲進母親的懷里。母親在灶頭忙活,自家養的雞在鍋里翻騰,滿屋子都是撲鼻而來的農家雞特有的香氣。自己一邊給爐灶添些柴火,一邊和母親絮絮叨叨,東家長,西家短的,也聽母親興奮地說著,比劃著,聊自家,也聊別人家,但唯獨不聊離別日子里的那些想念。 我是母親唯一的女兒。自父親去世后,母親怕增加我的負擔,堅持一個人在農村獨居。當初我遠嫁時,不少鄰居批評我沒考慮母親的難處,說我沒良心,只顧自己幸福,我幾乎都動搖了,可母親卻在一旁為我打氣,她說遇見一個合適的男人不容易,千萬別放棄。也因此,我對母親,不僅懷著深深的內疚,更多的是感激。本來想結了婚以后要好好補償、孝敬她老人家,竭盡所能地讓她晚年過得開心、幸福,哪知自己一直生活不寬裕,想回家一趟都難,因為往返回家一趟就要花掉上千元路費。 母親的中秋節,想必是孤單的。我不回家,門庭一定很冷清。看著別家的熱鬧氣氛,母親肯定是落寞的。七年,漫長的七年,對母親來說,是多么冰冷而殘酷呢?每每期盼落空,失望的母親,是不是也曾在暗夜里獨自垂淚呢,是不是也曾后悔當初那么義無所顧地支持我遠嫁呢?我知道,母親一定是寂寞的,盡管她經常在電話里寬慰我說,鄰居們都管著我呢,我們也常走動的。 前兩天,我給母親郵寄了兩盒月餅,母親在電話那頭連聲嗔怪:“孩子,你費這個心干嘛,那么遠,多不劃算。”我哽咽著說不出話來,眼淚一直在眼眶里打轉,心揪得厲害。我那慈祥的母親,您可知道,我欠您的七個中秋節,豈止是幾盒月餅就能代替得了的啊。 母親啊母親,明年,我一定要回家和您一起過中秋節。 中秋節的起源與習俗 文/網絡 “中秋”一詞,最早見于《周禮》。根據我國古代歷法,一年有四季,每季三個月,分別被稱為孟月、仲月、季月三部分,因為秋季的第二月叫仲秋,且又因農歷八月十五日,在八月中旬,故稱“中秋”。到了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了固定的節日。 《新唐書·卷十五志第五·禮樂五》載“其中春、中秋釋奠于文宣王、武成王”,及“開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廟,以留侯張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樂之制如文”。據史籍記載,古代帝王祭月的節期為農歷八月十五,時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節”;又因為這個節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稱“秋節”“八月節”“八月會”“中秋節”;又有祈求團圓的信仰和相關習俗活動,故亦稱“團圓節”“女兒節”。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 中秋節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關于中秋節的起源,大致有三種:起源于古代對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覓偶的習俗,古代秋報拜土地神的習俗。 我國古代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北宋京師。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說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義。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習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習俗,已遠沒有舊時盛行。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生活的“舉杯邀明月”,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 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著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更多美文:好文章
九七回歸近眼前 華夏子孫盡歡顏 礦工喜盼回歸日 香江連著寶鼎山 作者注釋:此詩獲得1997年攀枝花礦工報舉辦的“礦工慶祝香港回歸”征文詩歌類一等獎 >>>更多美文:愛國詩歌
RR111VE15EVVE
新北轉骨成長門診收費
新北板橋長高骨科推薦收費 》如何在成年後還能持續增高新北青少年長高門診口碑好 》探索成年人長高的方法
留言列表